聊城高新区城市建设
聊城高新区拿起理性的“放大镜”,审视自我。他们以招商选资为突破口,顺应资本流动趋势变化,有的放矢,高抛“绣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高起点规划建设,培植规模大、功能强、机制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九州生物产业园、节能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量级园区,促其聚变、裂变;另一方面,科学分析现状、产业基础和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集成度关联度。同时,立足良性竞争、错位发展,既保证发展速度又保障发展质量,对引进产业明确投资强度,突出“高、大、新”,摒弃“挖到篮里就是菜”,前后拒绝了总投资100多亿元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多个项目进区。在不长时间内引进了世界500强旗下的总投资23亿元年税收达2.2亿元的节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以及机器人制造、通用电梯生产总装、重型车桥箱总成项目、年产万套壁挂式太阳能等总投资38.3亿元的一批项目,同时,斯太尔新一代发动机基地、北京恒基伟业太阳能电池、清华大学科技园等总投资287.4亿元的一大批21个项目顺利推进,与聊城大学合建的高新区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聊大新生源协同创新中心、聊城大学生物活性物质及临床营养研究中心等代表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端的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其中,国家环保产业标准认证中心项目将成为全国第一家环保产业标准化制订及推广机构。 着力构筑高效发展的卓越氛围和有力保障,聊城高新区创新高效服务理念和方式。严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提速,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严格执行项目审查制度,审查过关的项目抓紧抓死、一抓到底。同时,针对发展“瓶颈”,聊城高新区用改革思路破解土地、资金等系列问题,一项项创新之举,成为释放发展空间、确保发展成效的“金钥匙”。 聊城高新区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建设呈现出“在建一批、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的梯次推进优势格局,充分展现了发展后劲和科技支撑力,形成了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生物科技等几大优势高新产业,其中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园争创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42.4亿元,在谈项目总投资54.4亿元,储备项目11个,总投资90亿元;日发新型纺机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项目建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新增利税16亿元;鑫亚电控产品工业园项目主要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投资25亿元,一期投资10亿元已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9亿元,新增利税1.2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泵油嘴生产和研发基地。 随着九州国际高科园总投资50亿元的一批生物科技项目、金泰节能、龙普太阳能等一大批大项目的建设和生产,项目建设呈风生水起之势,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正在形成。
